夫妻一方为另一方借款提供担保形成的债务能否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担保是指法律为确保特定的债权人实现债权,以债务人或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财产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制度。担保活动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网友咨询:
夫妻一方为另一方借款提供担保形成的债务能否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律师解答:
夫妻一方为另一方债务提供担保,本质上是担保一方对该债务形成的知情、同意和决定,是夫妻对共同财产、共同债务平等处理权的体现,债权人也有理由相信其二人对于债务的形成及负担有着共同的意思表示。因此,夫妻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担保的债务,符合“共债共签”的基本原则,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对外提供担保,通常基于特定人身信用关系,与家庭共同生活无直接关联,原则上认定为担保方的个人债务。若担保行为经夫妻共同签字或事后追认,可视为共同债务。若担保行为产生的收益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生产经营(如担保借款用于家庭购房、经营企业),可能被认定为共同债务。
律师补充:
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