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5-04-03 11:29:30
浏览:56次
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后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责任认定 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 在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机本来可能只承担部分责任或者无责任,但如果因为逃逸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根据上述规定,将会推定肇事司机承担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二、行政处罚 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规定,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司机,不论其造成交通事故后果的大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都将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三、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肇事逃逸属于法定的加重情节。具体而言: 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肇事后逃逸刑期上升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即最高可达十五年)。如果伤者没有死亡,机动车驾驶员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将撞伤者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伤者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废的,则构成了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按《刑法》规定,将会受到更加严厉的处罚。 四、损害赔偿 按《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赔偿费用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通常数额较大。如果肇事车辆投保了第三者责任险,在正常情况下,赔偿时保险公司有先予支付的义务。然而,如果肇事车辆逃逸,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公司将不再承担保险责任,全部赔偿责任将由肇事司机承担。 综上所述,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后果十分严重,包括责任认定加重、行政处罚严厉、刑事责任升级以及损害赔偿加重。因此,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应该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迅速报警或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配合调查处理,切勿选择逃逸。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系作者结合相关知识汇总而来,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亦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涉及侵权或错误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删除!